2007年9月28日

月华如练(十三)

阳阳算是有了自己的家。房间不是很大,和大家共用洗澡间,比当年上大学好多了。一切摆放整齐后,已经是午夜时分,虽然是非常疲劳,却没有睡意,就信步走到了楼下。

一台电视在客厅的一个角落里独自地说着,唱着。楼下刚刚打扫完毕,到处散发着浓浓的清洁剂的刺鼻的味道。客厅里一张长长的条桌,周围围着十几把椅子,是大家吃饭和聊天的地方。条桌的一头高高地立着一个橱,明晃晃的玻璃橱窗内,装饰性地放着几个花碟,木制的地板,清洗的干干净净。这环境虽然有一些陈旧,确实处处舒适宜人,阳阳对这个地方又添了几分好感。

厨房里一排橱子,橱子的格子里盛放着各式用品,每个格子上有一个名字。阳阳的名字也在其中。橱子下边是冰柜,打开冰柜的盖子,冰柜里也是一个个的小格子。一个身材瘦长的法国人正一个人慢条斯理地在切西红柿,在他面前的盘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切好的黄瓜,青菜,豆角,各占盘子的四分之一,非常精确。这位着装整齐法国人,对阳阳的到来没有一点反应,是那样地聚精会神、一丝不苟。

阳阳小心翼翼地走上楼,把买回来的食品分门别类地放到厨房的橱子里。那位法国人已经正襟危坐地条桌的一个角落里用餐了。这时一个美国人和一个印度人高谈阔论着,乒乒乓乓地从门外闯了进来。“咳,皮特,阳阳。你真漂亮。我们早就知道你要来。”美国人真是热情!阳阳客气地回应着,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在美国人和印度人也不想多说,就直奔厨房,又是一阵乒乒乓乓,美国人就坐在了电视机前吃着了面包,印度人就坐在条桌边的一张椅子上,吃起了黄色的米饭,房间里立刻充满了咖喱的味道。

阳阳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一轮明月在空中皎洁非常,月光从轻纱半掩的窗户上透过,照着阳阳的脸,闭上了眼睛,身体的感觉好像还在飞机上。。。

第二天早上,阳阳到系里去报到,导师是一个络腮胡子的美国人,年纪在六十岁左右,很是和蔼,没有给阳阳安排任何工作。同来的还有几位中国人。中午吃饭时,大家交换了一下情况,对阳阳的遭遇羡慕又吃惊。

一位师兄道破了天机。原来阳阳的导师并没有什么课题,不过是需要一名研究生在其名下,可以拿农业研究中心的一份经费。接着的几天,导师一直没给阳阳安排工作。阳阳主动去看导师,导师只是过问了一下阳阳的学习。然后笑着说:“免费受教育,美国政府对中国学生真好啊!”

后来随着课程的进度,阳阳忙于教室与实验室之间,也不顾不上去找导师了。其他的同学可就苦了,工作繁重,学习也同样地紧张。看到阳阳的导师没给她安排试验,同学们戏说:

“我们系大家都是民办,只有阳阳是公办。”

从多个侧面了解,阳阳觉得导师确实是一个混日子的主,在庆幸自己轻松的同时,对自己的前途也有点担心。打电话同姨父商量,姨父笑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己的路自己走。”于是阳阳就自己给自己加担子,比别人多修了两门课。

第一次听全是英文的课,阳阳感到非常吃力,每个单词像钉子一样敲到阳阳耳朵里,也知道每个词的意思,就是不知老师在讲啥,真是活见鬼!后来只好用收录机录下来,课后反复地听。生物统计课,有一次老师提问阳阳一个问题,阳阳心里很清楚,就是不会也不敢说。脸色红红地站在那。老师请阳阳坐下,说:

“你什么时候才能从小姑娘变成小夫人?”

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有一位多嘴的大陆同学说,阳阳已经是小夫人啦。“真的吗?”老师做出一副滑稽的样子。大家又是一阵大笑。自此以后,这位老师见到阳阳,总喊她“小夫人”。阳阳不喜欢这个称呼,但也不知是褒义还是贬义。看到老师和蔼的样子,觉得不会有啥恶意,也就默认了。辅导课上,这位老师对阳阳提出的问题总是很认真地解答,阳阳心里很喜欢这位老师。后来在阳阳看来,这小夫人的称谓倒象是表达一种师生之外的友谊--一种好感。

在忙于功课的同时,阳阳听到了吴淼和玫瑰的许多花边新闻,好心的同学也劝阳阳不要同吴淼来往,说吴淼是花花公子。吴淼离过两次婚,第一位是从国内一起来的,来美国一年就和吴离婚了。第二位是一位美丽的上海姑娘,美若天仙,引起华人圈内轰动,同吴淼住了三个月就离了,照吴淼的说法,他们并没有同居。吴不喜欢她。吴淼从此得到了一个花花公子的美名。

到处都是离婚的消息,阳阳很不以为然,在国内一味地批判美国的性解放,怎么一到国外自己先解放起来了?阳阳还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位上海姑娘爱上了一位彬彬有礼的台湾男子,两人形影不离,是大家公认的郎才女貌。突然有一天,女孩子说不能和这位台湾男子来往了,泰然地告诉他,自己的亲生丈夫来美了。

台湾男子惊讶得半天嘴巴不能合拢。然后是痛苦的不能自拔,这小子完全馅进感情的漩涡里。在一个酒吧里喝得不省人事,回家后一个星期,茶不思,饭不香。

许多中国学生说法不一。有说台湾青年没出息的 --天涯何处无芳草。有说这又是一次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伟大胜利。了解那位台湾青年的人很为他打抱不平,说没见过这样坏的女人,阳阳则是为台湾青年的痴情所感动。有一天,阳阳碰巧和这位上海姑娘乘同一辆车,这位美丽的姑娘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一袭白色的风雪大衣,显得端庄大方。车里显然有人知道这个故事,指指戳戳的气氛让每个人都感觉到了。这位姑娘高昂着头,坦然面对,光明正大,倒是使阳阳觉得自己小气了--人家是从大地方来的,毕竟是见过世面。

做自己的事,让别人吃吃喳喳地说去吧。这人间的恩怨谁又能说得清。

周末到了,要买菜了,阳阳才体会到了在美国车的重要性。一阵门铃响过之后,吴淼站在门外,他是来请阳阳一起买菜的。阳阳心里非常高兴。嘴里却说,她已经同别人约好了。吴淼有点失望地走了,看着吴淼消失在夜色里的背影,阳阳有些后悔--我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阳阳在地图上查好了菜市场的路径,觉得这个问题自己可以解决。一个人出发了,走了一半,才知道事情远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到处是汽车,步行太危险了,路也不好找。好不容易到了菜市,买好了菜,天已是全黑了下来,路上虽然是依然车水马龙,却不见一个人影,阳阳有点害怕。

“步行买菜?哈哈哈。。。”这时一辆车在阳阳身边减速,向阳阳打了一个招呼。车辆猛地加速,飞驰而去,飞溅的泥土,打湿了阳阳衣服。阳阳感到那笑声非常地刺耳。开车的是外系的一位大陆妹。

心身疲倦的阳阳走回学生公寓,已是半夜了。大家看到阳阳,都出来帮忙,争着约阳阳买下周的菜。看到这不同肤色的面孔和大家的友情,阳阳用袖口擦了擦眼睛,那是激动和感激的泪,当然也有些许的委屈。

回到自己的房间,阳阳先是洗了个澡,洗澡水哗哗地流着,温暖的水流过她年轻的身体,混合着楼下音响的震动,阳阳的心暗暗的。一周的紧张学习,加上今晚这趟买菜的经历,她太累了,觉得周围的灯光越来越暗了,她又困又累,匆匆地擦了身上几把,回到了房间。在床上胡乱堆放的被子里扒了个窝,卷曲在那里,睡着了。

半夜醒来,鼻子有点不通,找了件内衣穿上,两手放在头下,看着阴云密布的夜空,却怎么也睡不着了。索性坐在椅子上,给梁梁写信。

月华如练(十四)

2007年9月25日

How "c" and "l" turned into "d"

-- by F.Z., 7 years old

Once upon a time in a place far, far away. There was a world called alph-a-world. It was full of letters, a through z.

One day there was a sign about a dance party. In the dance party, you had to pick a partner, that night everybody was busy dressing up. "c" and "l" was first there, and the rest of the letters. "c" and "l" was dancing and had a little fight. And then c and l got stuck together, they had to help each other for their rest of their lives!

And that's the story of c and l.

THE END.

2007年9月24日

月华如练(十二)

当吴淼与玫瑰把阳阳介绍给老太太时,老太太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圈白色的沙发,几瓶鲜花和落地的窗帘透过来的落日的余晖,使整个房间柔和而灰暗。老太太拉着阳阳的手,一只年轻的手和一只年老的青筋暴露的手就搭在了一起。可能是有所感触吧,老太太用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皮拉了起来,向阳阳做了个鬼脸。逗得在一边看的玫瑰笑了起来。

“你猜猜老太太有多大年纪?”

“大概有六十几岁吧”。这位保养得很好的老太太让人想起了路上见到的一些老房子--饱经沧桑而又气韵饱满,美国人似乎没有拆房子的“爱好”。玫瑰后来告诉阳阳,老太太七十有八了,当阳阳露出不相信的神情时,玫瑰肯定地说,她看过老太太的驾照。老太太有许多朋友,和她一样的年龄,经常聚会,并不寂寞。

在美国,年轻人非常忙碌,没有太多照顾老人的时间。可自小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老人们,似乎也懂的自得其乐的方法。女士们有自己的小圈子,男人们则忙于各种各样的爱好和活动。

阳阳突然记起自己的母亲,心里有一些隐隐作疼,母亲虽然没有这位老太太年纪这样大,人却比这位老人显得衰老得多。三年自然灾害没吃饱,文化革命受尽折磨,担惊受怕没睡好,孩子大了又一心一意想着孩子的事。但愿母亲能照顾好自己。阳阳看着这位老人,心里却似想着自己的母亲。母亲的每一天似乎多是心事重重的,而眼前的这位老人似乎就没有一点点心事。灾难深重的中国老人啊,即使在和平的今天,也背着重重的十字架。。。

阳阳想着想着眼睛有些湿润,母亲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仿佛就在眼前。记得有一次到集市上买菜,正赶上城市改建。一排排的房屋在巨大的推土机下,化为灰烬。一大片的房子,或五年新,或十年新,就这样全拆了。

“造孽啊。”

随着房子倒塌的巨大响声,母亲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母亲年轻时,总想有自己的房子,为革命东奔西跑,租房住了几十年。有时租不到好房子,只得租危房,担惊受怕的。那牛拉大车上的晃晃悠悠的感觉,搬家的杂乱与忙碌,街上高呼着的革命口号,母亲长年忧郁的表情,阳阳记忆犹深。母亲不是一个开朗的人,即使一个人独处,想的也是他人的事。这可能是中国老人的普遍现象吧。

一会儿,吴淼他们做好了饭。餐厅在另一个房间,有两排座位,有点像火车上的旅客车厢。老太太没有和他们一起吃饭,她已经吃过了。玫瑰说有时老太太也和他们一起吃饭,不过吃得很清淡,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吃,或在外边吃。吴淼、玫瑰和老太太已经住在一起两年有余了,从来没看到她的孩子们。老太太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并不喜欢孩子们打扰,孩子们也忙着自己的事。老太太的孩子很孝顺的,只是中国人和美国人的生活习惯不同,玫瑰起初也不理解,觉得老人无依无靠。美国人居住空间大,人的独立性强,大部分人经济上独立。中国人居住在狭小的空间内,曾经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得相互依存,这就养成了群居的生活习惯。其实,有教养的美国人,对老人的照顾可好啦。阳阳听着玫瑰在滔滔不绝地讲。从美国家庭到好莱坞影星,对阳阳都很新奇。

吃过饭,大家在房子的附近散步。这是一个封闭的小区,在暗淡的路灯下格外的幽静,绿色的草坪,大片的花卉,凝集着美国人的智慧和生活理念。偶尔可见几个戏耍的孩子,出没在街道和房屋之间,是那样的悠闲自得,阳阳几天的旅途劳累和心情焦虑也在这轻松淡雅中消散了。

夜幕下的小区,有时会有汽车的灯光扫过,伴随着汽车的轰鸣声。大部分时间是那样的寂静,听见的只是自己的脚步声和路边小溪的孱孱流水。

阳阳一行散步后,到附近的商场中买好菜,已经是很晚了,吴淼把阳阳送回了学生公寓。夜晚的路上已经没有很多的车辆,缺少了白天的喧闹,阳阳的心也静了下来,有机会看了看周围。路的两边偶尔有可见几个加油站,灯光的明亮不时地给阳阳一个豁然开朗的感觉。大部分地段是灰暗的路灯,和连成一片的松林。

阳阳还是第一次和一个陌生男子单独待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不喜欢这种过于安静的感觉。眼前松林在幽暗的路灯下的怪影也变得阴森恐怖起来了,一阵风吹过,卷起路上的积雪,象薄薄的轻纱,前方更显得神秘莫测。阳阳感到身上有点冷。阳阳心里尽量地想着妈妈,想着梁梁,来缓解自己的紧张。

好在很快就进入了学校区,阳阳问:“还有多远?”

“到了。”说着,阳阳看见了学生公寓。一种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阳阳很是惊诧于自己这种时空交错--原来哪里有安全,哪里就是家。

车停在房子后边的小停车场上,路边一棵杨树已经有合抱粗,多年前砍下的断枝,已经长成了大大的愈伤组织,看上去有点象大大的乳房。有这样的一位“老太太”站在那,阳阳心里踏实多了。

月华如练(十三)

2007年9月22日

职场的困惑

孩子他姨那一年十九岁,读完了一本乡村女教师的传记文学后,深感教育第一重要,坚决要去做“一名人类心灵的园丁”。辞去了公路局会计的职务,到一个偏远农村当小学教师。就凭着这一点,就令人刮目相待。

后来又觉得教师的工作太庸俗,又不受社会重视,自觉埋没了人才,又利用关系,到了乡镇企业局下属的一个职业中学,教授销售课程。工作认真扎实,聪明而又能吃苦,是学校的先进工作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县营销系统“点钞”大赛中,创造了万元点钞“快速、无差错”的最佳成绩。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夫出国,因无一技之长,在餐馆打工多年。有一位要好的老乡,其妻在美国的一个血样检验所里工作,每天在血样瓶上贴标签,工作定量是每天四十个,大家都很轻松,真是个不错的工作。所里一个人辞职了,老乡的夫人就把孩子他姨介绍过去了。

孩子他姨去了一个月,当年点钞的训练派到用场,她创造了贴标签的最高纪录--每天 100个!于是乎,所里展开了劳动竞赛,大家当然不是她的对手。年终所里给她长了工资,同时把劳动定量提高到了80个。所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和老太太们累得腰酸背疼、哭爹喊娘。大家处境都一样--因为没有学历,工作难找,只得忍受着所里由原来的天堂变成了地狱。

大家把所有的仇恨都记在了孩子他姨身上,开始时都不搭理她,后来竟然发展到了恶语相向。最不能容忍的是老乡的妻子也站在了她的对立面。所里当然明白其中的奥妙,开始还支持孩子她姨。后来觉得众怒难犯,也就听之任之。孩子他姨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不过,与孩子他姨真正作对的也就其中的几个,有一个竟是她当年打工的旧相识。两人“针尖对麦芒”,到了公开叫板的地步。有一天,这位旧相识的车胎爆了,在车胎前发现了钉子,竟然造谣说是孩子他姨所为。他姨真是百口难辩,打电话给母亲,不但没有得到同情,还挨了一顿臭骂。他姨痛哭了一场,一怒之下,辞去了这个工作,也和老乡一家成了仇人。

孩子他姨本是可以和所里说清楚的,在所有的人当中,只有她受过特种训练。80个的定量对普通人确实太高,如果他姨或者是老乡的妻子,能跟所里沟通,孩子他姨不但可以得到所里的赏识,也可以得到大家的尊重。事情闹到这一步,最大的赢家是检验所。大家只好忍气吞声,只食苦果。他姨丢了工作,得罪了好朋友,其他人工作量加倍。在美国工作,一定要学会沟通和积极的态度(positive and communication)。

痛定思痛,孩子她姨觉得她之所以这样“倒霉”,就是因为没有学历。于是在两年内,以超出常人的毅力,读完了计算机系研究生的课程,并通过了甲骨文的高级工程师资格考试,很快找到了一份数据库程序员的工作。恨她的那位同事很佩服她,说她脱胎换骨了,还向她道了歉。她也得意一阵子。

到新公司工作的第一天,她就接到了一个打印工资单的任务。她在一个女技术员手下工作。工资单产生的过程要用六个小时,他觉得超出了常理。于是利用所有时间,对数据库程序进行了研究,把执行时间由六小时,压缩到了20分钟。老板当然很高兴,可那位女技术员脸上挂不住了,就给她安排了很多工作,每天加班都干不完。每次开会都抱怨说孩子他姨工作效率太低。

一个月的试用期后,公司让她找工作,却不辞退她。那个职位由六个小时的工作,变成20分钟的工作,在公司里也不是像以前那样重要了。她的老板本来是站在她的立场上的,却有点怕那个女技术员,也批评孩子他姨不懂团队精神。可孩子他姨哪能听得进去,说她老板种族歧视。一怒之下又辞了。


后来,不得不到另一个部门工作。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这个部门的管理程序设计太繁琐,不符合程序设计原理,并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一个资深的工程师研究了她的方案,觉得确是一个优秀的设计。老工程师看着她说:“可惜不赚钱。” 一直到后来的许多年,她才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很深,很深。。。

这阵子,孩子他姨在经营房地产,拉着客户到处跑,她是眉开眼笑,少有的开心。工作之余费寝忘食地读圣经,见人就传道。这几年的心路历程艰难,她是比常人另有所得吧。写到这,我真心的祝她一切顺利。

她也许对我的祝福并不在意,她得着了主,自有平安。

2007年9月2日

诗的起源与欣赏


在文学城的《书香之家》看了豆豆转载的《中国诗歌艺术概述》,读后很有些想法,想与大家交流。

诗者,思也。

诗与其说写的是诗人的遭遇不如说写的是诗人的情怀。诗的最大特点是精炼。由于精炼也就隐瞒不了什么。诗人的感触透过了字句,直达读者的心灵。有时字句已经忘了,而是人的幽怨,感伤,豪气或喜乐,还在你心中激流澎湃。

诗写的诗人的情怀,具体事件的情节并不重要。所以有的诗直接抛去事件和原因,而借助于不相干的事物,去描写这种情绪,如失落,如忧伤。所以,诗是其他形式的作品所不能取代的。

好的诗多来之于大的际遇。“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面对群山,心潮起伏,如一幅油画跃然纸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唐)后主的惆怅、哀怨让人柔肠寸断!这时,你仿佛亲耳聆听诗人对你诉说,是他心灵的表述,而你透过时间的跨度,直接与诗人对话。为之震撼!

诗是歌。

俗语说,“女愁哭,男愁唱”,诗便是歌。诗的格律、平仄便是歌的形式和要求。在古代,诗人是不要花很多时间在平仄上的,因为歌就是那样唱的。后来,古曲不唱了,歌的节律丰富起来了,而诗的节律并没有变。这是诗与歌的的一次脱节。此后,追求古风是一种时尚,诗专有了古曲的节律,就是今天的平仄。由于物质文化生活的贫乏,诗仍是一种文人雅客的娱乐手段,人们对平仄并不陌生。这时的诗,由于严格遵守平仄,所以仍算是歌。

自西洋乐曲传入中国,古曲逐步从大众文化中消失,代之以现代歌曲。诗的节律的学习无异于考古。这是诗与歌的第二次脱节。而人们的情怀在歌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也就是诗在歌里得到了最好的表达。“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这是多好的诗啊。

诗以表达思想。

而现代诗的另一个分支,完全抛弃音乐的娱乐性,和节律的要求,以表达诗人的情怀,又有两个分支。一个是韵律诗,一个是白话诗。韵律诗(poem)仍有押韵的要求,或一韵到底,或中间转韵,或一读一韵;或一句一韵。仍有一种乐感的美。白话诗就什么也不讲了。

但诗的魂却无处不在。你可以小说中、散文中看到诗的影子。只要能在字面以外,与读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就是诗。谈到情感的共鸣,也就因人而异了。所以有的诗在一些人眼里是好诗,在另一些人眼里根本不是诗。我为毛泽东的诗所震骇,却读不出江泽民的情感,至少上文中的两首对我来说只是“糖水”。北岛的诗写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这个时代的人有些读不懂了。

本文是笔者对诗的理解,没做考古性研究。笔者理科出身,虽然爱好文学,却没有过机会学习文学和历史,外行话是难免的,恳请大家斧正。

词谱是不是古曲的“歌谱”?

如果词牌是古曲的歌谱,那么现代歌曲的歌谱,也可以作词牌啦。基于这样一个理解,笔者用《澎湖湾》的歌谱添歌词一首,供大家欣赏:

[澎湖湾] 心中的老校园

晨风习习老校园,
朝霞布满天。
没有火树缀银花,
只是冰凌闪枝端。
行在周末的大道上一遍遍回想,
也是早晨的班车上总是耳边隆隆地响。
那是早行的人们呼唤城市出梦乡。
顶着星辰迎着薄雾振奋的老校园。
讨论功课争吵时弊活跃神采多飞扬,
直到时钟预示最后的班车在路上。
老校园,老校园,心中的老校园,
有我多少痴情的怀想,
阳光、草坪、大讲堂,
还有许多老师长。

有人说现代诗已死,笔者在歌曲里,却读到了许多诗。好诗。

附1: 关于《诗的起源与欣赏》

在《诗的起源与欣赏》中,笔者已向读者致歉--没做详尽的考古研究。这里把网友的讨论汇集起来,权作是对《诗的起源与欣赏》文的一个补充。笔者在尊重参入讨论者原意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删节,不当之处,请原谅。

胡焕:好文!也很喜欢北岛的诗。同意你对流行歌曲诗性的看法。依我看,罗大佑的很多歌词都是很好的诗。

豆豆:同意,现在的流行歌曲中, 如菊花台, 醉清风都有浓郁的词味,很动人。

你的《诗的起源与欣赏》写得不错。 写出了一个诗歌爱好者的真实感受。情感是诗词的源泉和灵魂。 很赞同。另外, 你的那篇《澎湖湾》心中的老校园,如果作为现代体的诗还是很不错的,但若把它当词对待,无论从格式和韵律, 就很不一样了。 并且。 《澎湖湾》并不是一个词牌。 唐诗宋词中的每一个词牌(如你提到的蝶恋花), 都是有严格的格式和平仄韵脚的。

张戟:词牌是不是古曲的歌谱?如果是,那么词就是歌词。《澎湖湾》是现代歌曲的歌谱,那么我的《老校园》就可以是《澎湖湾》的词--歌词。而《澎湖湾》就成了词牌啦。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想法。

豆豆:词牌是填词的一种格式(style) 如上所述...元曲中的一些词牌好象也是可以变成曲子唱出来的。

渔樵耕读:诗歌诗歌,诗即歌,或源于歌,也就是说,《诗经》的“风”是民歌,“雅”是宫廷乐,“颂”是祭祀乐。唐诗也是从“乐府”(上层社会的歌曲)演变而来,而且完善了格律(音韵,对称,平仄),唱起来更好听。宋词更是歌曲,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曲牌”。。。近体诗(唐诗以来),诗的文学性(“意”)更突出了,也就不仅仅是“曲”了。

张戟:谢谢,这就是我说得诗与歌先统一,后分离的过程。

没做太多的考古工作,向大家道歉。照耕读先生的说法,自唐宋以后,由于外民族的入侵,造成诗与歌的第一次脱节。只是猜测,请指正。在那时元曲在歌中是否占主导地位?元曲的出现是否抑制了汉文化以至于不再传唱古体诗?

豆豆: 不太清楚元曲在当时的地位。只是小时在家中的藏书中翻到些元明清杂剧的线装书, 还有王实甫的元曲西厢记偷读过, 确是妙语佳句。

张戟:再谢大家指教。

附录:中国古代用什么方法记谱?
附录:白香词谱
附录:元北曲谱简编
附录:湘楚文化论坛

附2:关于《诗的起源与欣赏》

作者:龙剑

古人云‘言之不足则歌之’,窃以为未必如此,应该是在采集渔猎中,为了减轻劳作之累,先有号子之类的‘歌’。随着人类感情和语言的丰富,才出现言之不足的歌谣。文字出现以后,一些流传传广,历史久的口头作品被记录下来,如‘击壤歌’(据说这是尧时的民歌)表现了乐天知命的心理,还有表现愤怒不满的‘时日遏丧,与汝偕亡’和表现忠贞爱情的‘上邪’之类的上古诗歌。现在已经无法唱了,只留下歌词成为最早的诗,当然这些诗意经过后人的修饰。先秦时代大致有三种场合会有歌唱的需要:老百姓抒发感情的民歌、会盟宴乐中助兴的曲调、祭祀祖先时奉献的乐章。这些歌词经过孔夫子的收集整理就成了包括风、雅、颂的诗经三百篇的内容。

诗应该可以唱,所以汉代有‘乐府’的设置专门管理有关事务,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诗和歌的分家。南朝沈约辨四声,无意中为诗歌进一步分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下认为魏晋六朝的乐府诗主要还是用来演唱的。长篇的‘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木兰辞’好比是后来的说唱文学。短篇的则是歌谣,有些歌题就相当于后世的词牌、曲牌,比如那个凄美爱情故事产生的‘华山畿’。即便到了唐代,主要是盛唐以前许多事还是可算作是歌词,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李白的清平调。李白是作乐府的高手,他的许多诗确实令人言之不足则歌之,比如‘将进酒’、‘侠客行’等等。中唐以后,近体诗的格律严谨了,诗和歌的界线越来越明显。即便如此,诗还是从民歌中吸取新的养料,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诗中衬字竹枝和女儿就是伴唱者的唱词。

清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是词的百代之祖,直到敦煌曲子词的发现,才纠正了人们的看法。同诗和歌一样,词和曲也是先有民间的曲调,敦煌曲子词文字都比较朴实,没有刻意雕琢,然后再有文人优美的词作。李白来自碎叶,对‘菩萨蛮’这个曲调是熟悉的,填词就和作乐府诗一样。词牌名特别五代以前的小令都比较通俗,高雅一些的大概是因为名人名作的关系,比如那个‘忆秦娥’,可能是由于李白及其做的词太有名了的缘故。五代以前的词人很少又是音乐家,宋代以后情况就不同了,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人不仅是著名词人,也是著名的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慢词。当时叫自度曲,就是既作歌词又作曲谱,如姜夔的白石道人自度曲十七首,这和今人只作词的所谓自度曲不同。词更应该是用来演唱的,所以前人有红牙檀板和铁板铜琵的说法。词谱应该是词牌的曲谱,曲谱佚失后词谱变成了格律谱。

2007年9月1日

你就是思想家

世界上哪有什么思想家?如果有思想家,那只是因为每个人只了解世界的一部分,而又渴望了解更多的外界的世界。如果你需要思想家,那你就是思想家,因为在你了解的部分里你比多数人有独到的深刻。

在蚂蚁的王国里有蚂蚁国王、蚂蚁将军、蚂蚁皇后、蚂蚁首富、蚂蚁还是蚂蚁,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不同,因为那是自然的分工(蚂蚁没有思想吗?这就不得而知了。但愿有。最好是没有!)。

在人的王国里,无论你是谁,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因为都有着不相同的处境,又有了思想,也就有了每个人的不同。你就像茫茫大海里的小船,这个处境就是你唯一可以停靠的港湾!

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无论是欢喜,还是憎恨,这个处境--她是你心灵的依恋。。。人在变,处境在变,如果用心去拥抱世界,又是一片蓝蓝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