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9日

父亲的责任

家边小湖小景

早上起来无事,信步沿着门前的小经走去。周末的早上,行人不多,车辆也不象平时一样繁忙。

一路上是各式各样的建筑,各自门前的设计尽显才艺。只是近几年来,房子盖得越来越挤,人们在设计上只有在具体而微上下功夫,就顾不上大的布局了。美国越来越拥挤了。

庭院的小景自是各有各的看点,碧绿的草坪上点缀着洁白的小花,金黄的大叶,幽兰的不知名的花草,各有各的精致。

小经弯弯曲曲伸延到湖边,湖边的野草任性地生长着,在水和陆地的边缘,立起一道曲曲弯弯的墙。夏已经很深了,湖上覆盖着厚厚的植被,有几只水鸭在悠闲地游着,身后拖着很浅很长的波纹。湖风极轻极轻地吹拂着,小草懒洋洋地舞动着,与满天的乌云很不相称。

空气有些潮湿,有云却是无雨,欲雨却无风,老天爷在淡淡的忧愁中百无聊赖。任由乌云在天际间,悬置着,构造着各式各样的奇特,有倒悬着的山,横躺着的伟人,更多的是一团一团的飞絮。

在湖边和公路的连接处,是修剪整齐的草坪,一条宽宽的绿带,蜿蜒在湖边,是一条自然的、文明和自然的分界线。路的左边,一个老人在用力砍着一簇灌木,发出有节奏的“吭吭”的声音。那簇灌木的枯枝里,点缀着些许的嫩芽,在绿满枝头的灌木丛中显然有些丑陋。老人曲着背,有力地砍着,积年的灌木有着深厚的基础,在老人的砍打下,只是轻微地动了几下。

我对老人说:“你不需要砍了,深秋或许明春,它会恢复活的。我门前的一棵也是这样,去年我用多了杀草汁。”老人直起了腰杆,微笑着听我讲话。停止了砍伐,不知是他同意我的看法,还是砍了半天徒劳无功不得不放弃。

对于花草虫鱼,我们有时就象上帝,一念之间就决定了他们的生死。有时我们急功近利,这时头脑清醒,无为而治就是智慧,会事半功倍,这样的头脑就显得弥足珍贵了。自然有自己的法则,有巨大的生命力,我们的放弃,给于了生命创造的机会。

上帝赋予万物的才能,有了充分发挥的机遇,就会创造奇迹。草木如此,人亦然。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尽量发挥上帝赋予我们的才能,自有奇迹出现的那一天。用上帝赋予的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帮助他人,等待机遇,自有收获。自然万物效力,人间就会更美好。

在路的右边,湖边的草坪带上,我看到了一大家子,一群鹅在草坪的边缘,嚼食着湖边的野草。悠闲地上享受着夏日的温馨。曲颈博翅,翘首弄姿。

有一只鹅,总是机警地站着,两目向着远方。它直直的脖子在我的注视下一直没有弯曲。我想走进它,给它一个特写,却打搅了鹅群的清静,鹅群在母亲的引领下,晃动着身子,绅士般地慢慢地离我而去。那只鹅依然直着脖子,在群鹅的身后,静静地守护者。

这让我想起父亲的责任。我想到人类的异化,我们中的父亲们都在做什么。那些被称为国父的人,对于自己的家人,对于自己的国家都作了些什么。

蓦然,想起明天是西方的父亲节,抬头一看已经到了家的门口。随手写下这一段闲散的文字。上帝赋予万物创造的才能,万物效力的世界就是天堂。

清水湖

一池清水
清澈甘冽

一只飞鹰 滑过
落下 色彩斑斓的一团粪

一片片落叶

积存和色彩 在水中
游弋扩散

色彩淡去了
积存潇潇落下

一切在静悄悄中
自清自洁

清水湖 浊水湖
清者自清
浊者自浊

2010年6月16日

读《几曾回首》故事有感

往事越千年
惊涛拍岸

休慕朱门迎龙辇
莫叹野夫惜青莲
寂寞江山

信步凭栏追远
冶霞洞火
层云悬山

2010年6月13日

什么是自由和民主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自由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向往,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中国,自由和民主这两个词,已经被许多仁人志士推崇了一百多年了。许多人为此牺牲了生命。可是,细究起来,大多数中国人对自由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泛自由”的层面上——自由就是为所欲为。

从罗斯福总统到美国宪法,美国人赋予“自由”新的生命,自由就是指人人具有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受饥饿和免受恐惧的自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基本人权。

在有些国家,基本人权被剥夺,御用文人常以“泛自由”来否认基本人权,那是诡辩、混淆视听。对一个事情的批判,最起码要搞清定义。许多人对这个定义是不清楚的。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不知,二是别有用心。至于那些精英,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有些还是政治学学者,也以御用文人的手段,偷梁换柱,那就属于别有用心了。

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说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是多么地善于混淆视听:


为什么,中国人不接受源于西方的自由女神呢?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她的神情那么专注,神念所及,万物都会自然地和顺安定,年年五谷丰登。

中国人,原来有着自己的女神,那便是自古便有的自然和谐之女神。


上面的文字是多么地令人神往、富有诗意啊。原来中国人的自由就是“体态柔美,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的魅力女人。至于基本人权,草根阶层冻死、饿死,又有谁关心呢?那些精英们正在追求中国的女神,他们追求不到,只好追求人间的女子。于是乎,达官显贵们多有“小三”、“二奶”。

民主不是人人作主。民主是指三权鼎立的民主制度,是自由在制度上的保障。没有这个制度上的保障,自由只是一个空想或意淫。

三权鼎立却不是美国的发明,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只是美国率先把他用在政治制度上,这体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在中国社会里,在家庭和社区的层面上,已经有了习以为常的“三权分立”或“多权分立”,在重大事情的处理上,父母不再有专断权,大都听取子女的意见。例如,在婚姻这件事上,四九年以后,自由婚姻有了法律依据。在中国古代,家族曾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把通奸的女儿“杖毙”,现在有那家人敢这样做,就是死罪。在国家层面上,许多重大事情,这种多权分立还没有实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落后。民主制度不见得就一定是“三权分立”。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权宪法”,就是民主的一个途径。有人看到美国社会乱象,就说:

“美国的自由女神已经开始堕落了。”

这个大家不用担心。在美国这个国度里,人们用不着把希望寄托在领袖的身上。领袖是社会中普通的一员。每个美国人都知道,他们是政治舞台的傀儡,他们中有的人格低下,他们中有些人是政客,政治流氓。在这一点上,美国人从不隐讳。他们无情地揭露美国总统的丑闻,弹劾他们,嘲笑他们。于是,就有了“克林顿与陆文斯基”。如果在一辆车的后面,有着这样的一个横标:

“德克萨斯州走失了一位白痴,有看见的人,请给警察打电话哦。”

那个白痴就是指美国总统布什先生。这又有什么呢,有了三权鼎立的制度,自由女神不会堕落。美国的政客和中国的政客一样,多是流氓和白痴,不同的是在美国,纳税人通过选举决定着政客的命运。

美国是一个纳税人管着白痴的国家。中国呢?还是不说好,一说就错。连中国的老百姓都不允许。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落后的基本原因。

2010年6月12日

是民主还是维新

我承认,我很天真,总是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这几天的观察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海外民主精英搞得那一套不是民主,而是颠覆,或者取而代之。亵渎了学运的精神诉求。

文学城的各个论坛中,精英们的思想传承实在是民主谎言下的独裁。这种事情在中国那片土地上没什么稀奇,曾经多次发生过。像一百年以前一样,中国的意识形态无非还是两派,保皇和维新。

保皇派就不解析了。

那些民主精英就是民主伪装下的维新派。维新派心中既没有民主的思想,更没有民主派应有的风范。真的就像当年的康有为,只是没有皇帝的遗诏。六四和戊戌变法太像啦。有文献说,康有为的遗诏是伪造的,可惜呀,现在的维新派连伪造的遗诏都没有了,就更名不正言不顺了。

那些民主精英还在抱着那些过了气的“民运分子”的粗腿,抱着赵紫阳的臭脚,在这些精英的骨子里,还是要有一个皇帝的。实在没有一个有当年毛泽东“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勇气。

我是不敢亵渎当年的学生运动,学生们的赤子之心,至今让我感动不已。在我的心目中,学生们的赤子之心和那些“精英”们的结党营私是毫不相干的。赵紫阳只是一个政治角逐中的失败者,一个腐败分子,决不是中国民主的旗帜。至于那些“民运分子”,就目前而言,只是一群机会主义的投机分子。

学生们的义举,辉同日月,光照千秋。而那些民主精英,真的不敢恭维。他们和国内那一群实在是没什么两样。他们如果胜利了,将是又一次改朝换代,不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新鲜空气。好在他们是没有希望的。

如果那些民主精英们不改弦易张,就不要寄希望他们是中国的一个反对党,他们根本不会容忍异己的存在。现在的保守派和维新派,任何一派上台,都是独裁。他们在美国这样的一个民主的国家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仍然宣扬血腥和暴力,以谎言和谩骂为武器,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的不可救药,没有前途。

虽然说现代人不长进,与老祖宗实在不相干,我还是理解了那些咒骂中国文化者的无奈。已经习惯了让人牵着鼻子走,王丹、乌尔开希和柴玲这些学生娃子,俨然被追捧为精神领袖。不是抱着那些过了气的人物,就是抱着洋人的粗腿,实在不能民主。人活着,是要有一种精神。相比之下,维多利亚公园对六四精神诉求的理解,远比海外来得崇高。

呜呼,让我说什么好呢?当年“粪土万户侯”的人,把中国搅得天翻地覆,得到的还是粪土。现在的人连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勇气都没了。

2010年6月9日

In a distant place

In a distant place,
A group of young people,
They were kind in mind -
As the bright summer sun.

Their childish voices -
How merry there were,
As dawn Orioles,
Always singing in the hearts of their loved ones.

Their pure life -
Never been weathered,
Naive and simple feelings,
Weaving the hopes for the future Republic.

How eager they were,
How much desire,
Juvenile and good hearts,
Filled with beautiful rainbow dream.

The gloomy dark night,
As snowing in June,
The blood of the young people,
Sharpen the minds of millions of sorrow hearts.

The quiet summer night,
Stars shining bright,
The group of young souls,
Flying silently in the sea of moral.

What kind of hope,
How much desire,
Their beautiful hearts -
As the bright summer sun.

2010年6月8日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少年郎,
他们善良的心灵——
就像夏日灿烂的太阳。

他们童稚的声音——
多么地欢畅,
就像黎明的黄鹂,
永远啼叫在亲人的心上。

他们纯洁的生命——
从未经风霜,
天真朴实的情怀,
编织着共和国未来的希望。

多么热切的期盼,
多么地向往,
少年善良的心坎里,
洋溢着美丽彩虹的梦想。

那个昏暗的夜里,
六月起飞雪,
那群少年的碧血,
擦亮着百万人心灵的尘霜。

夏日寂静的夜空,
群星闪闪亮,
那群少年的英灵,
在道义的海洋里默默地飞翔。

多么善良的盼望,
多么地向往,
他们美丽的心灵——
就像夏日灿烂的太阳。

2010年6月4日

六月里想起我们曾经年轻过

那时天是蓝,白云在蓝天上飞翔。六月的北京,合着全国的节拍,奏响着青春的旋律。

有人问,那个六月怎能和五四,和一二九比?呵,五四、一二九算什么!那个六月,真是规模宏大呵,举国上下,天上地下,人山旗海,每一个心都激动着。

每一颗心呵,幼儿园为我们送来了花环;居民为我们送来了矿泉水;激动的个体户,送来了一卡车,一卡车的面包。从大都市的名校,到乡镇的夜大,每一个青少年,每一个正直的人,心系着国家。伟哉,少年中国!

方域之内,群情激昂。四海之滨,为之歌唱。我们的共和国,曾经在那一刻,年轻过!少年中国,我们看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看到了。那就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少年中国说》描述的那个少年中国,意气风发,朝气蓬勃!

我们的祖国,那个古老的共和国呵,在那一刻,曾经年轻过。

他们胆战心惊,就重演了戊戌变法。于是,中国又回到封建统治下的“老大帝国”。未来的孩子们请记住,中国由此回到封建统治下的“老大帝国”。年轻有为的青年,只能在街头流浪,不再有公平的机会。帝国的大厦里,是衣冠楚楚的“富二代”和花枝招展的“二奶”。

孩子,我们老了,我们中的一些人的心老了。新的少年中国就托付给你们了。那个如火的六月,我们曾经年轻过,我们自豪!

2010年6月1日

心如皓月系长空——杜宪

襟怀大地,
畅笑苍天,
心如皓月系长空,
功罪千秋任评说。

——题记

25岁以下的人不知道她,25岁以上的人惦记着她,这就是杜宪。

杜宪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为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教授,她日后在荧屏上端庄大方的气质,与其家风不无关系。

主播生涯结束后,杜宪的家政水平因此而突飞猛进,每天挎著菜篮子逛农贸市场,于厨艺上渐有心得。日常除了学英语,就是相夫教子。陈道明得意地对旁人说:“我们家杜宪呀,大家风范,荣辱不惊!”

投闲置散的杜宪终于接到一纸“组织决定”:调离播音组,去经济部作幕后编辑工作。她到经济部报到时,该部全体同人离座起立欢迎,鼓掌长达数分钟,令杜宪热泪盈眶。

襟怀坦荡的杜宪开始钻研经济,又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干部管理学院的经济管理研究生班进修。从电视主播到经济部的编辑,她仍是出类拔萃,连年评"先进",她总榜上有名,同事们也从心眼里喜欢她。

1991年经济部拍电视片《老区行》,深入大别山区采访。某夜同事请她过去。杜宪一走进那间小屋,灯就熄了,一小片烛光亮起,映照著同事们为杜宪特制的生日蛋糕杜宪哭了。

有一以讹传讹的小道消息:“末代皇帝”陈道明要和杜宪闹离婚了!向来热血澎湃的北京人听罢怒不可遏,嚷嚷道:丫的陈道明他敢,咱哥们儿抄家伙把他给废了!幸而陈道明和老婆的关系“铁”得很,这才免去被大卸八块的厄运。



司机开车为杜宪出去洗相片,结果路上违章,在无奈的情况下,司机忽然想起了车里的杜宪的照片。听说是给杜宪冲洗照片,谁知这个警察二话没说,放行。

国际新闻广播电视交流中心(“梅地亚”)正式邀请她出任大型电视片集《中国小城镇》的主持人。杜宪欣然同意——她毕竟对电视专业魂牵梦萦。

1992年,摄制组行经云、贵、陕、川、藏,所到之处都掀起了“杜宪狂热”。在“鬼城”酆都,百姓如睹观音现身一般将她团团围住;在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姐妹都把杜宪往屋里拉。

杜宪亮相凤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各种媒体立刻扑上来,欢呼她“端庄、大方、自然、亲切、平而不淡”的主持人形象再现荧屏。观众更是热情似火,他们根本不在乎杜宪主持了个什么节目,他们“锁定”她的节目,不是要看“地球”,而是要看杜宪,甚至为她的主持节目时穿什么衣服“瞎操心”。

杜宪只是一滴水,一滴水亦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在拉萨,西藏自治区最高行政长官设家宴款待她,并献上洁白的哈达。


经历过那个年代,人同此心,心同此义。往事如烟,散尽的只是埃尘。那燃烧时的夺目光芒,辉同日月,荡涤九州,永系一代人的情怀!(资料收集自网络)